oecd国家数据库
概述
OECD是国际经济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英文缩写。该组织成立于1961年,由35个成员国组成,致力于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OECD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政策论坛,其有关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统计数据和分析被广泛运用于政策制定和研究领域,其数据库也因此广受欢迎。
数据库组成
OECD的数据库中包含了来自35个成员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数据,以及一些非成员国的数据,总计包含360个主题选项。这些主题包括国民经济核算、社会、劳动力、科技、国际贸易、金融市场、能源、环境、农业等多个领域。
数据来源
OECD数据库的数据来源包括国际组织、政府机构、大学等多个渠道。其中,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劳工组织、国际能源署等在OECD数据库中占据重要地位,可提供较为全面和权威的数据。政府机构的数据往往反映了本国的经济和社会情况,大学则提供了一些研究型数据等。
数据类型
OECD数据库中的数据类型相当多样,根据研究需要,数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时间序列数据、跨国数据、横断面数据、面板数据、地理省份数据。其中,时间序列数据指相同国家在不同年份的数据,而跨国数据指不同国家之间的数据比较。横断面数据指在同一时间点上,不同国家的数据比较,而面板数据则指相同国家在多个时间点上的数据比较。地理省份数据则指相同国家内不同地域的数据比较。
数据分析工具
OECD数据库提供了数据查询、比较、挖掘和可视化的工具,帮助研究者更好地分析和解读数据。除了提供数据表格和图表外,OECD 数据库还提供了 Excel 插件及 API 接口,便于用户自由选择,随时访问最新数据并利用该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或其他需要。
总结
OECD 数据库的建设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全面、更真实的数据支持,其在多个领域的数据供应均得到了广泛使用。在数据获取方面,OECD 数据库在数据来源的丰富性、数据类型的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在数据分析方面,OECD数据分析工具支持数据的多种分析方式,并能够让研究者方便地进行比较和预测。因此,OECD数据库得到了世界各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利用。